【僑報網綜合訊】慶祝中國海軍成立70周年大會于北京時間21日上午在北京舉行。大會回顧了70年來中國人民海軍的奮斗歷程,并對為海軍建設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。此外,從22日起至25日,中國人民海軍成立70周年多國海軍活動在青島及附近海空域舉行。從19日到21日,參加活動的12國17艘軍艦艇陸續抵達山東青島。
▲文萊海軍“達魯塔克瓦”號巡邏艦。中新社
▲韓國海軍“京畿”號護衛艦。中新社
▲北京時間19日10時許,新加坡海軍“堅強”號護衛艦緩緩駛入青島大港碼頭。新華社
▲俄羅斯海軍“戈爾什科夫海軍元帥”號護衛艦官兵。中新社
▲日本海上自衛隊“涼月”號驅逐艦。中新社
繼新加坡“堅強”號護衛艦19日抵達山東青島后,21日,前去參加中國海軍成立70周年多國海軍活動的11國16艘艦艇陸續抵達。
北京《新京報》報道,從北京時間上午8時30分開始,文萊“達魯塔克瓦”號巡邏艦(舷號09),印度“加爾各答”號驅逐艦(舷號D63)、“沙克提”號補給艦(舷號A57),韓國“京畿”號護衛艦(舷號812),孟加拉國“決心”號護衛艦(舷號F112),澳大利亞“墨爾本”號護衛艦(舷號05),泰國“納黎萱”號護衛艦(舷號421)、“邦巴功”號護衛艦(舷號456),日本“涼月”號驅逐艦(舷號117),俄羅斯“戈爾什科夫海軍元帥”號護衛艦(舷號454)、“尼古拉·奇克爾”號救生拖船(SB131船)、“額爾布魯士”號后勤保障船,越南“陳興道”號護衛艦(舷號015)、“丁先皇”號護衛艦(舷號011),菲律賓“達拉”號登陸艦(舷號601),馬來西亞“萊庫”號護衛艦(舷號30)等先后抵達。
香港《文匯報》報道,北京時間21日上午 9時許,韓國“京畿”號護衛艦抵達青島港,數百韓國僑民到 7號碼頭迎接艦艇入港。“京畿”號護衛艦為仁川級導彈護衛艦,標準排水量 2300噸,艦長 114.3米,寬 14米,吃水 4米,最高航速 30 節,裝備海拉姆防空導彈發射裝置、反艦導彈、海龍艦對地導彈、127毫米主炮,搭載1架反潛直升機。
澳洲“墨爾本號”護衛艦亦北京時間于21日上午抵達青島,此艦滿載排水量4267噸,裝備1座導彈通用發射裝置、艦空導彈垂直發射系統、76毫米艦炮、12.7毫米重機槍,搭載2架反潛直升機。
中午12時左右,日本“涼月”號驅逐艦停靠青島港7號碼頭。該艦滿載排水量 6800噸,艦長151米,艦寬 18.3米,型深 10.9米,吃水 5.3米,航速30節,裝備海麻雀導彈垂直發射筒、反艦導彈發射架、127毫米艦炮,搭載 1架直升機。 資料顯示,作為一款多用途驅逐艦,該艦能夠執行反潛、防空、反艦等諸多任務,是目前日本海上自衛隊裝備最先進的戰艦之一。
隨后,俄羅斯“戈爾什科夫海軍元帥”號護衛艦停靠青島港 3號碼頭。此艦受到眾多海內外媒體的格外關注,為導彈護衛艦,滿載排水量4600噸,艦長135米,寬16.2米,吃水4.5米,經濟航速14節、全速30節。裝備導彈垂直發射裝置、通用防空導彈垂直發射裝置、130毫米艦炮,搭載 1架直升機。據悉,除了主戰艦,俄羅斯還派了“額爾布魯士”號后勤保障船、“尼古拉·奇克爾”號救生拖船和“卡馬”號中型遠洋油船。
香港《大公報》報道,21日,希臘、智利、剛果、韓國、文萊、印尼等各國海軍代表團相繼抵達青島。此前,中國海軍向世界多個國家發出了參加多國海軍活動的邀請,共有來自亞洲、非洲、歐洲、美洲、大洋洲的60余個國家的海軍代表團參加,其中30多個國家是海軍領導人參加。
各國海軍代表團、駐華武官還應邀參加將于4月24日至25日在青島舉行的高層研討會。中國海軍沈金龍司令員作大會主旨發言,海軍秦生祥政治委員致大會閉幕辭,還將邀請部分外國海軍領導發言。
除了邀請各國海軍共同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成立70周年,此次活動還為各國海軍同行密切溝通、增進了解搭建平臺,為各國海軍領導人共商海上安全合作大計創造契機。(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