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疫情之下,蝦苗也快上市了,但還是要先做好自我保護,再搞好災害天氣防范、加強飼養管理、為蝦苗銷售做準備。”2月15日,湖北省普降大雪,潛江市農業發展中心總工程師陶忠虎來到浩口鎮柳州村的“共作”基地,叮囑蝦農:受疫情防控影響,當前一段時間,小龍蝦苗種及商品蝦上市可能會受到一定程度影響,更要因時、因地制宜,實行繁養分離的“蝦稻共作”模式,從以前養蝦苗和庫蝦的小蝦,改為養大規格的商品蝦,為即將到來的“龍蝦季”打下基礎。
當前,正是小龍蝦生長的黃金季節,“潛江龍蝦”已形成了一二三產業循環協調發展的特色產業鏈,在抗擊疫情的同時,潛江市小龍蝦產業的生產管理正在有序開展。
在潛江熊口鎮趙腦村華山萬畝蝦稻共作基地,村黨支部書記趙常洪介紹,村里的合作社已開通生產供應渠道,飼料可以配送到小龍蝦養殖大戶。蝦稻田40畝一個單元,一個單位一戶人家,每個單元相隔100米,田里作業隔離較遠。養殖戶有問題就在微信群發消息或給合作社、水產專家打電話,也不耽誤農事。
潛江市積玉口鎮水產技術服務中心主任姚述坤告訴記者,該鎮有6萬多畝蝦稻面積,如果是在往年,正月十五一過,就會有蝦苗和商品蝦上市了,現在只能建議蝦農加強田間管理,做好水位調控等工作。受暖冬氣候影響,蝦稻田里浮游生物增多,提供了不少天然餌料,小型養殖戶一般隔幾天才用出門投喂管理一次。
春節期間,潛江市各級農業農村部門通過微信群向全市水產養殖戶發布“疫情對水產生產的影響”“小龍蝦養殖專題氣象服務”“2020年小龍蝦養殖情況分析及建議”等提示,給養殖戶鼓勁打氣;分析了以出售蝦苗和庫蝦盈利的傳統“蝦稻共作”繁養一體化養殖模式,將不適應當前的市場需求等情況。要嚴格開展一季稻兩季蝦的標準化生產,大幅減少小蝦數量,大幅提升大規模商品蝦的比例。
“國內外對小龍蝦的需求依然十分旺盛。”潛江從事小龍蝦加工、貿易的華山、萊克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負責人表示,目前企業正等待復工,隨時準備恢復生產,滿足市場訂單需求。
“疫情下,餐飲業可能會來一次洗牌。”潛江市烹飪協會會長張國安說,目前正在聯系省外一些陸續恢復開工的地方,將小龍蝦運至當地的潛江龍蝦直營店,烹飪好后,走線上銷售,把小龍蝦端到市民家去。
“春節前,我們對市內小龍蝦企業進行了抽檢,結果全部合格。”潛江市公共檢驗檢測中心主任鄒魯權說,抗疫期間,中心成立應急檢驗專班,對產品隨到隨檢。同時,對全市蝦稻共作田進行了抽檢,情況良好。